
在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下,结合焊接领域劳动力短缺及用工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,焊接自动化与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,体现在对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、焊接质量的一致性保障以及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。通过引入先进技术,如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,焊接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和灵活,能够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。同时,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,从而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,进一步推动行业向高效、低成本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。
焊接场景视觉方案痛点

2 强光/弧光导致视觉方案成像不清晰


4 对器件热稳定性要求高

焊接领域主流视觉方案技术原理
1.线激光/线结构光是指投射单个线条,通过提取相机捕获光束中心亮线的方式匹配同名点。

线激光适用于高精度要求的场景,但其在焊接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。例如,由于其采用逐点扫描,扫描速度相较于3D结构光稍显缓慢,从而影响焊接效率。此外,精密的激光系统成本较高,增加了设备及维护的费用。
2.面结构光/3D结构光是指投射相移条纹+格雷码条纹,通过解算相位的方式匹配同名点。

面结构光/3D结构光技术更适合于大范围工件的快速扫描,这一技术通过投射光栅并分析其变形来获取三维信息,从而实现较快的扫描速度,有助于提高焊接效率。然而,3D结构光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,由于其基于光栅投影,精度通常低于线激光相机,因此在高精度焊接场景中可能表现不足。
3.多线扫描
为了解决线激光和结构光两种技术路线分别存在的缺陷,结合两者的优势,中科融合自主开发高功率激光多线扫描技术,在同一台相机上可实现多线扫描、面结构光扫描,既保证高精度,又提高扫描速度。该技术具备使用简单,不需要配合位移的机械结构、高精度、能直接生成场景的完整点云、抗反光能力强、能够兼容面结构光等特点。


多线扫描投射示意图

多线扫描成像效果对比

抗互反能力:多线扫描与面结构光对比

抗强光能力:多线扫描与面结构光对比

多线扫描的热稳定性


结合多线扫描技术,中科融合全新升级了MINI F紧凑型高精度3D成像模组。
MINI F是专为焊接场景设计开发,可内嵌或安装在协作机器人手臂上的轻量化、高性能3D成像模组,该相机基于Ainstec 第二代深度相机架构设计,引领眼上手深度相机的性能革新,为协作机器人赋予强大深度感知能力。超小型3D成像模组,体积小、重量轻,方便安装于机械臂上;采用大功率激光光源,抗环境光干扰能力极强。可广泛适用中、近距离高精度引导、抓取、焊缝寻位等场景。

同时,MINI F支持气冷和水冷系统,进一步提升了其散热能力,确保在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条件下,设备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表现。这些特点使得MINI F紧凑型高精度3D成像模组成为工业应用中的理想选择,能够在严苛的操作环境中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三维视觉数据。

结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