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4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中医药局、国家疾控局发布了《关于促进和规范“人工智能+医疗卫生”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到2030年实现“预防、诊疗、康复、健康管理全链条智能化服务”。

《实施意见》明确提出要:
- 加强重点疾病和重点人群管理。省级统筹推进病理、B超、放射影像的智能辅助诊断应用,加强疾病早期筛查;
- 开展职业病早期智能诊断,完善智能个人防护装备应用;
- 强化公众心理问题智能监测服务,以学生为重点,提供心理问题智能筛查、预警推送、干预服务和随访分析;
- 推动智能医疗装备创新能力提升;
- 鼓励医疗装备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,打造可验证、可推广的智能应用场景;
- 支持国产智能设备首台(套)应用。
这一政策信号清晰地表明,未来的医疗防控体系将从“人工筛查”迈向“智能检测与长期随访管理”的新阶段。其中,“以学生为重点人群”的智能筛查和健康干预,正是中科融合长期深耕的领域。
中科融合在脊柱侧弯检测与数据分析领域已深耕超过5年,率先实现了从人工筛查到AI检测的技术跨越。
自系统发布以来,设备已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检测超过100万人次,服务对象覆盖海南、浙江、江苏、山西、云南、湖北等多个省市。


- 千人级校园快速检测(单台设备可测80人/小时);
- 区域性筛查平台统一管理;
- 家长端、学校端、政府端多层级联动。
这些长期实践经验,使设备不仅在技术上可行,更在组织实施、数据闭环和项目监管层面具备了行业领先的成熟度。

中科融合的设备并非传统“筛查仪”,而是面向医学检测级应用场景的专业装备:
- 高精度采样:
基于三维结构光原理,仅需1秒即可完成背部点云采集,输出毫米级精度模型;

- 双姿态测量:
支持直立与前屈试验双体位扫描,全面捕捉脊柱形态变化;

- AI辅助分析:
依托百万级真实数据库,自动生成ATR角度、曲率分布、对称性指标等结构化检测报告;

- 全链条数字化管理:
检测数据云端部署、分级授权、实时监管,构建可追踪、可复核的健康档案。


中科融合设备目前已在多地形成系统化应用:
- 海南省:全省中小学脊柱健康普查项目核心检测设备;
- 浙江省:与体卫融合中心共建脊柱健康数据库;
- 江苏省、山西省:区域卫健委主导的检测项目首批入选设备;
- 云南省、湖北省:建立AI检测+康复干预闭环体系。

通过这些项目,中科融合助力地方政府实现了检测标准化、数据监管智能化、健康干预科学化,真正让脊柱健康管理从政策愿景落地为日常工程。
在“人工智能+医疗卫生”政策驱动下,中科融合已率先完成了脊柱健康领域的从设备研发→大规模应用→数据闭环→智能监管的全链条建设。
检测设备不再只是一次性筛查工具,而是区域健康体系的数据入口与支撑底座。
中科融合将继续推动AI检测设备在教育、医疗、康复等多领域协同落地,用数字化手段守护青少年的脊柱健康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