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在AI终端时代,谁在重新定义“看得更清,投得更准”?
从工业产线到智能座舱,从青少年体检到元宇宙眼镜,一场关于“光”与“感知”的技术革命正在加速上演。而在这场变革的底层:光学芯片技术,正悄然成为支撑下一代3D视觉和空间显示的关键力量。
中科融合作为MEMS智能光学芯片技术全球领导者,正在用自研MEMS微振镜打造出机器感知与空间交互的“新底座”。
一、传统技术“瓶颈”,新场景呼唤新底层
- 拆垛/抓取精度不够,易错位;
- 光干扰严重,稳定性差;
- 多角度测量设备庞大、价格高。
MEMS优势:
- 大视野+亚毫米级精度,轻松“看清”大件复杂物体;
- 点对点结构光+抗干扰算法,即使“强光照”下也稳定输出;
- MEMS微镜+激光光源,大幅减小模组体积,方便部署机械臂等空间有限设备。
场景二 :3D动态建模 · 通用感知
- 传统多线/散斑扫描器笨重、成本高;
- 室内外环境复杂,精度不稳定;
- RGB与深度图不同步,难以实现高精度建模。
MEMS优势:
- 蓝光条纹+MEMS微振镜,精度可达0.1mm,适配动态扫描;
- 无感采集+抗光干扰,自适应复杂场景;
- 双模态(色彩+结构)同步采集,快速生成高质量点云模型。
场景三 :微显示 · 智能出行与穿戴
- 传统HUD/投影体积大、功耗高,难以嵌入小型设备;
- 自动驾驶/骑行中需求高亮、实时显示;
- 复杂光学结构导致成本与可靠性瓶颈。
MEMS优势:
- MEMS-LBS技术实现“动态光束扫描”,支持2K高清、免对焦;
- 超小型光机模组适配AR眼镜、车载HUD、穿戴设备;
- 高亮低功耗,可穿戴可集成,适应多种交互空间。
应用代表:Ainstec智能微投影,正在重新定义“人与空间”的交互边界。
二、MEMS:从“可选技术“走向“底层能力”
✅ 高适应性:环境复杂也不掉链子;
✅ 小体积低功耗:为移动终端/嵌入式场景量身打造;
✅ 长寿命低成本:MEMS无磨损设计,远胜传统光学器件。
在3D感知、空间建模、微显示、智能座舱等多领域,MEMS正逐步从“试验型应用”迈入“规模化落地”,其产业价值已被越来越多主机厂与终端客户看见。
三、未来五年,谁掌握MEMS,谁掌握“智能光”入口
在过去,“光”是用来照亮的;
在今天,“光”开始传递数据、感知空间、实现交互;
而在不远的未来,“光”将成为AI终端的核心基础设施。
在这场智能设备“具身化”浪潮中,MEMS光学芯片不再只是可选项,而正在成为决定产品形态与能力边界的“地基技术”。
在机器视觉领域,它让工业产线拥有“亚毫米级视觉系统”;
在动态扫描领域,它成为数字化世界构建高精度模型的“扫描笔”;
在微显示领域,它让屏幕摆脱形态束缚,投影无处不在。
这不仅是一次技术迭代,更是对未来人机交互逻辑的重塑。
结语
中科融合相信,掌握MEMS,就等于掌握了未来“智能光”的语言。我们专注底层、突破核心、服务终端,致力于用一颗MEMS微镜,重构人类与世界的交互方式。